1 、(判断推理)张、王、李、赵、钱、孙6人是某单位的优秀员工,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有甲、乙、丙、丁四种奖项可以申报,每名员工只能申报一种奖项,且每种奖项都有1至2名员工申报,已知以下情况: (1)申报乙奖的员工比甲奖的多; (2)申报丁奖的员工比丙奖的多; (3)若李、赵中至少有1名申报甲奖,则王申报丁奖; (4)若张、李、赵中至少有1名申报乙奖,则只有钱申报丁奖; (5)孙申报丙奖。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A.张申报丙奖
B.赵、钱申报乙奖
C.王、李申报丁奖
D.李、赵申报丁奖
2 、(判断推理)在某大学文学院的课程改革研讨会上,负责语言学教学的朱老师说,在现代语言学中,文学的思维和知识毫无用武之地,这样就不必要求语言学专业的学生对文学基础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在语言学专业未来的教学体系中,文学基础课程就应该用其它重要的语言学类基础课程替代。
下列说法如果为真,能质疑朱老师的上述观点的是:
(1)语言学类基础课程难度较大,会导致学生的平均成绩降低。
(2)语言学研究对象之一的文学语言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运用文学思维解读其特点最为贴切。
(3)该学院语言学专业的学生大多研究修辞学方向,而修辞学研究需要语言学和文学相结合。
A.(2)
B.(3)
C.(1)(3)
D.(2)(3)
3 、(判断推理)要保证学生的视力健康,就必须让他们与不卫生的用眼习惯作斗争;如果不对他们错误的用眼行为加以纠正,就会助长他们的不卫生用眼习惯。因此:
A.有不卫生的用眼习惯的人中没有学生
B.只有学生才会与不卫生的用眼习惯作斗争
C.如果不让学生与不卫生的用眼习惯作斗争就无法保证学生的视力健康
D.所有学生都与不卫生的用眼习惯作斗争
答案解析在第二页哦!
扫码回复【25省考】
领取云南省考历年各岗位报考统计分析、进面分数线、备考资料
向华图老师咨询如何选岗等考试信息
第一题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中存在需要匹配的对象和信息,确定为分析推理题。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根据条件②和题干6人4个奖项且“每名员工只能申报一种奖项,且每种奖项都有1至2名员工申报”,可知:⑥申报丁奖和乙奖的员工应为两人;
根据条件④和⑥,利用“否后比否前”可知:⑦张、李、赵均不申报乙奖,排除B项;
根据条件⑤⑥⑦,可知:⑧申报乙奖的为钱和王,排除C项;
根据条件③⑧,利用“否后比否前”可知:⑨赵、李不申报甲奖;
根据⑤⑧⑨,可知:申报甲奖的人只能是张,排除A项。
因此,选择D选项。
第二题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在语言学未来的教学体系中,文学基础课程就应该用其它重要的语言学类基础课程代替。
论据:在现代语言学中,文学的思维和知识毫无用武之地,这样就不必要求语言学专业的学生对文学基础有深刻的理解。
第三步,辨析选项。
(1)无关选项。语言学基础课程导致学生成绩降低与是否应用语言学类基础课程代替文学基础课程无关,不具有削弱作用。
(2)增加反向论据。运用文学思维解读语言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最为贴切,说明文学的思维和知识并不是毫无用武之地,所以文学基础课程不能用语言学类基础课程代替,具有削弱作用。
(3)增加反向论据。该院学生大多数研究修辞学,需要语言学和文学相结合,所以文学基础课程不能用语言学类基础课程代替,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第三题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就……”,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保证学生视力健康→与不卫生的用眼习惯做斗争;
②不纠正错误的用眼行为→助长不卫生用眼习惯
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不卫生的用眼习惯和学生之间不具备推出关系,该项无法推出;
B项:翻译形式为:与不卫生用眼习惯做斗争→学生,二者之间没有条件关系,无法推出;
C项:该项可翻译为,不让学生与不卫生的用眼习惯做斗争→无法保证视力,是对翻译①的否后必否前的形式,推理正确;
D项:是否所有学生都与不健康的用眼习惯做斗争,题干条件没有表述,无法推出。
因此,选择C选项。
扫码回复【25省考】
领取云南省考历年各岗位报考统计分析、进面分数线、备考资料
向华图老师咨询如何选岗等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