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1.第二次鸦片战争
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2.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
3.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
1.第二次鸦片战争
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2.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
3.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
不平等条约 | 时间 | 国家 | 主要内容 |
《天津条约》★★★ | 1858 | 英法美俄 |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4.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5.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二项赔款,二条船,四种人,十个通商口岸) |
《北京条约》 | 1860 | 英法 | 1.《天津条约》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九龙司给英国;4.准许华工出国;5.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华工出国八九天) |
《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 | 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 | 沙俄 | 侵吞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其中《瑷珲条约》割占60多万平方公里,是中国近代史上割让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