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试题资料

首页 > 教师招聘 > 试题资料

面试试讲稿——数学

华图教育 | 2021-12-31 14:10

收藏

 

  试讲内容及要求

  1.题目:

  九年级《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配套教案+试讲稿+答辩

 试讲稿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会用求根公式解简单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学生经历探索求根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3.通过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训练,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能用它熟练地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2)。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3.用直接开平方法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计算比较麻烦,能否研究出更好的方法,迅速求得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呢?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做课后练习第1,2题。

  四、总结体会,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数学思想等方面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课后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进行比较。

  六、板书设计:

  试讲教案

  一、复习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根据上节课的学习,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如何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师:好,中间第三排的同学,你来给老师分享一下。

  师:很好,请坐!这位同学告诉我们,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用配方法首先是将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然后再进行移项、配方、开方、求解。

  师:这边的同学补充到,我们最后还要进行验根。没错,在我们计算完方程的解之后我们还要验证一下,这个方程的解是否是正确的。

  师:那么大家来看一下,一元二次方程利用配方法解题的过程,有的时候其实是比较复杂和麻烦的,那有没有一种比较简单、直接的方法帮助我们解一元二次方程呢?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公式法求解一元次方程》。

  二、探究新知

  师:好,同学们看到,对于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这样的一个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大家能否先用配方法的思想来解这个方程。

  师:大家先思考一下,同桌之间可以交流,老师等一会儿想请几位同学来进行分享。

  师:嗯,左边第3排这位扎马尾的女生,你手举的最快,你来给老师说。

  师:嗯,你的思路非常清晰,请坐!刚刚这位同学告诉老师,首先她先将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化为1,然后通过移项、配方得到了

  师:其他同学和她的想法是一样的吗?嗯,看来大家都得到了这个答案,那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个式子可以直接开平方吗?大家先不急着回答,老师先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现在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大家讨论一下,等一会儿老师再来看大家的方法,开始。

  师:嗯,同学们其实讨论的都非常认真哈,好,声音逐渐小了下来,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给老师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来,左边靠窗的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

  师:嗯,声音非常洪亮!请坐。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师:好,看大家都点头了哈,那么老师考一考大家,大家请看一下大屏幕,这两个一元二次方程,大家快速的利用公式法给出它的解,老师请同学来回答。

  师:好,右边靠窗的同学,你来说!

  师:嗯,其他同学和他的答案一样吗?

  师:很棒啊,请坐!大家都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四、总结体会,反思提升

  师:那相信啊这节课大家的收获也是非常的丰富的,有没有同学给老师分享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师:好,我听到有同学说我们学习了用公式法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利用我们的求根公式就可以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师:嗯,我听到左边有同学补充道哈,我们在解的时候a、b、c系数的符号,这一点大家不要忘记了。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师:好,愉快的一节课到这就要接近尾声了,老师呢,给大家布置一些小小的任务,大家请看大屏幕,首先大家要完成我们大屏幕上的必做题,学有余力的同学请完成上面的选做题,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师:同学们!下课!

  六、板书设计:

  答辩

  1.什么是方程?

  【参考答案】

  方程中文一词源自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第八卷即名“方程”。“方”意为并列,“程”意为用算筹表示竖式。在现代教科书中,方程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一种表示两个数学式子之间相等关系的等式,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也称之为“解”或“根”。求解方程的过程,我们也称之为“解方程”。

  求解方程时,可以避免逆向思考带来的不易,我们可以直接正向列出欲求解量的等式。方程也包括多种形式,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等,也可以组成方程组求解多个未知数。

  在数学中,一个方程表示一种由一个或多个变量组成的等式的语句。使等式成立应该包括两种形式:1.使得变量的数值使得等式成立;2.变量也称为未知数,满足相等性的未知数的值也称之为等式的解。

  2.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如何突破?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能用它熟练地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开平方法、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对于解方程的思路有了基本的了解。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帮助学生发现规律,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在训练的方式上教师应该结合学生接受新旧知识的结合能力:一是以方法为主,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二是以实际技能为主,通过各种方法的训练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在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方法时,要采用不同问题具体分析,采用最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解题的症结所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技巧。

  3.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研?

  【参考答案】

  要进行有效教研,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问题为导向。只靠完成任务的方式达到量的积聚,却未必能实现质的晋升。只有教师去察看、调查,寻找在教学中存在比较普遍的真问题,并通过认真研讨,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确定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对症下药,变教研任务为老师的成长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研。

  第二,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只有作为主体的教师处于自动的、能动的、积极的状况,才能实现有效教研。

  第三,以效果为目标。有效教研的落脚点,要放在教师知识的增长、理念的晋升、行动的改变和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要经得起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要让教师实实在在的感受到研之有用、研之有得、研之有效。
 

曲靖华图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